伸缩缝的作用
伸缩缝又叫温度缝,是为了防止因环境温度变引起的变形对建筑的破坏作用而设置的。由于建筑是建造在自然环境中的,温度的变化对筑必然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即热胀冷缩现象。般来说,建筑的长度越大,环境温差越大,积的变形就越多。变形是产生内力的主要原因一般在建筑的中段积累的较多。当变形引起的内力超过建筑某些部位(如建筑的薄弱部位及设置门窗的部位)构件能够抵抗内力的能力时,将在这些部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这将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往往通过设置伸缩缝的办法来设防。
02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了使伸缩缝两侧建筑的变形相对均衡,伸缩缝一般应设置在建筑中段,当建筑设置几道伸缩缝时,应当使各温度区的长度尽量均衡。
(2)以伸缩缝为界,把建筑分成在结构和构造完全独立的两个单元。屋顶、楼板、墙体和梁柱要完全各自独立。由于基础埋置在地下基本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仍然可以连在一起。
(3)伸缩缝应尽量设置在横墙对位部位,并用双横墙双轴线的布置方案,这样可以较好的解决伸缩缝的构造问题,并把伸缩缝对建筑部空间影响削减到小。我国对伸缩缝的设置做有具体的规定,可以查找相关的规范。
03
影响伸缩缝间距的因素
(1)建筑的结构形式的影响
由于整体性好的建筑在发生变形时容易在局部形成集中应力,因此伸缩缝的间距较小;整体性较差的建筑在发生变形时可以把变形及应分散到各个构件之中,不易形成集中应力,因此伸缩缝的间距反而较大。
2)建筑的保温及采暖情况的影响
采暖建筑在寒冷季节只有外围结构能够明显地受到温度的变化,而内部的构件在一年四季感受的温差变化较小,因此伸缩缝的间距较大,不采暖建筑地上部分的全部构件均要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伸缩缝的间距较小。
应当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对建筑温度变形问题研究得还不够精细,在许多方面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气候以及建筑的具体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伸缩缝的设置问题作出正确的选择。
04
伸缩缝的构造
为了使伸缩缝能够正常地工作,并为解决建筑的构造问题留有较好基础条件,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1)墙体伸缩缝的构造
墙体伸缩缝构造主要是解决伸缩部位的密闭热工问题,对防水的要求不高,伸缩缝的缝型主要有平缝、错口缝和企口缝三种(图1)。平缝适应四季温差不大的地区,错口缝和企口缝适应温差较大的地区。为了提高伸缩缝的密闭和美观程度,通常在口填塞保温及防水性能好的弹性材料(沥青麻丝、木丝板、橡胶条、聚苯板和油膏)。外墙面的缝口一般要用薄金属板或油膏进行盖缝处理,内腔的缝口一般要用装饰效果较好的木或金属条盖缝。目前市场上有厂家生产的由压型
钢板或塑料型材制成的盖缝条,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图2是墙体伸缩缝构造举例。
(2)楼地面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在楼地面处的构造主要是解决地面防和顶棚的装饰问题,缝内也要采用弹性材料做嵌
固处理。地面的缝口一般应当用金属、橡胶塑料压条盖缝,顶棚的缝口一般要用木条、金属压条或塑料压条盖缝。由于伸缩缝处的楼地面也要保证平整、顺畅,因此伸缩缝应当尽量避免开在使用时地面可能有水的房间。
(3)屋面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在屋面构造主要是解决防水和保温的问题,对美观的要求较低。屋面的伸缩缝宜设在屋面标高相同的部位或建筑的高低错层之处,便于防水的处理。伸缩缝在屋面的构造重点要解决好防水和泛水,其构造与屋面的防水构造似。
防震缝的设置原则
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的地区,有下列情况一时建筑要设置防震缝,防震缝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同一幢或毗邻建筑的立面高差在6cm以上时;
2)建筑的内部有错层而且错层的楼板高差较大时;
(3)建筑相邻各部分的结构刚度、质量差异较大时
由于设置防震缝会给建筑的造价、构造和使用带来相当的麻烦,因此应当通过对建筑的布局和结构方案的调整和选择,是建筑的各个部位形成简单、质量和刚度相对均匀的独立单元,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尽量不设置防震缝。
03
防震缝的构造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顶部收到地震的影响较大,而建筑的底部受地震的影响较小,因此防震缝的基础一般不需要断开。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把防震缝与沉降缝、伸缩缝同一布置,以使结构和构造的问题一并解决。防震缝的宽度能与地震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的功能等因素有关。由于防震缝的缝宽较大,构造处理相当复杂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确保盖缝条的牢固性以及对变形适应能力。在建筑变形缝处的装修构造,必须满足于各所在建筑主体的自由变形。